close

認識腫瘤了解癌症

 

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,自民國七十七年到目前,癌症皆連續蟬聯十大死因之首。其中又以惡性腫瘤居第一位。目前統計約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癌症,每日約有一百人因惡性腫瘤失去生命、離開親人。

 

隨著時代進步,人的基本運動量越來越不夠,加上飲食過量與過於精緻,又因追求口慾滿足感,調味料與食品添加物愈來愈重,造成慢性病與文明病的普遍。過食生冷產生了心下痞,飲食過量造成腸胃負擔過重,這些造成了身體虛寒的體質,虛寒就會生滯,因滯則生痰,痰多身體就笨重,活力不足也就是腎陽不足,一脈牽連一脈,一症演生一症。寒熱陰陽失調的症狀多了身體就會虛,身體虛免疫系統就會失調,於是邪氣成為身體的主宰。這裡的邪氣並不是怪力亂神,而是指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邪之氣。關於六邪詳見附錄。

 

世界各國均致力研究腫瘤從何而來、腫瘤如何發生的、腫瘤演化過程的機制在那裡、如何能消滅腫瘤的生長等疑惑。在中醫醫學中,則很早就對腫瘤有了詳細的解說與對証治療的方法。配合從事推拿30餘年的經驗,可將腫瘤粗括分為氣瘤、肉瘤、脂肪瘤、血瘤與癥瘕、積聚等。

 

氣瘤是因勞傷肺氣、又受了邪氣(六邪)侵襲而成。六邪是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六種病邪,合稱「六氣」。六氣太過或不及,或六氣不應時,均會成為致病的原因。特徵是其瘤體軟,膚色正常。但此瘤會隨著身體好壞而產生變化。

 

肉瘤多因思慮過度或飲食太過而傷脾,使脾臟之氣鬱結而成。其特徵是瘤體最初很小、漸大,有根且廣、堅實柔韌,膚色正常。相當於肌纖維瘤。

 

脂肪瘤,俗名「粉瘤」。多因痰氣凝結而成。其特徵是:形圓體軟、大小不定,大多生長在背後及腹部。擠破後如豆花渣般流出來。

 

血瘤則因氣滯血凝、經絡不通、又感受六邪所致。其特徵是:瘤體膚色紫紅、有軟有硬,隱約有紅絲圍繞。偶有破皮,則血流不易止。相當於血管瘤。

 

癥瘕則分癥和瘕,「癥」是腫塊固定不移。「瘕」是腫塊可推動者。此類腫塊多發生於下焦小腹的地方。因情志苦悶、飲食傷害,以致肝脾受損、臟腑失調,日久正氣衰,又氣滯血瘀而引起的。

 

積聚也分積和聚,「積」是明顯的腫塊,固定不移,有較明顯的脹痛。為五臟所生。「聚」是腫塊忽有忽隱,痛處飄忽不定、遊走脹痛。多由七情失調、鬱氣、血瘀、或飲食傷害、痰滯交互阻礙;又或寒熱失調、正氣虛、邪氣實結而成。七情失調指得是種種的情緒、慾望無法約束,或者壓力無法排解。而鬱氣指得是生氣或情緒波動巨大引發的氣滯,氣滯會如同瘀血一般的阻塞在身體裡。由此可知,在中國醫學中認為心理會影響生理,追求健康的路上修心也是必要的。

◎腫瘤經驗談

腫瘤在初期即可以觸診方式來得知,在我30年的推拿經驗中體驗到在最初期會有如壓在海綿上的感覺,此時尚未成腫瘤,在中醫來說是氣滯血瘀、痰飲等。經過一段時間後,此部位形成壓在軟糖上的感覺了。再過一段時間就開始成形、硬化。

 

剛開始是小如黃豆般的阻塞物,這種阻塞物經過多年之後,其阻塞物的大小、柔軟度與位置,都有可能沒有改變。但也非常有可能會繼續脹大成有如一粒龍眼大小,此時它的發展是多樣性的。有時會脹大、有時會縮小;有時會變得很硬,有時周圍又有軟軟的感覺。最終此阻塞物成長如一個小鳥蛋的大小,此時腫塊的發展,通常都會越來越大、或越來越硬,甚至於發展成為多邊形及產生刺角。但突然間,這腫塊會沉入腹中,進入組織的深層,逐漸佔地為王,生根固定不移了

從開始有如海綿的感覺,到腫瘤硬化的這段所需時間,是因人而異的。有長達數年的,也有短短幾個月的,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健康狀況而定。硬化一段時間後,腫瘤會開始呈現出不規則的表面,有的很硬、有的會刺手,各種形狀均有。在此時機若不知道醫治,等到再過些時日,瘤體本身被血管逐層包裹後,腫瘤會開始壞死,進而產生突變。這個時候即使檢查出來,也已經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了。

 

從最初的氣滯、血瘀、痰飲〈體內較濃稠的不易流動的液體〉出現時,身體就已經開始產生問題,但大多數的人只因工作繁忙、或應酬多,休息一下通常就熬過去了。也有人進出醫院多次,卻檢查不出任何病因,就認為只是小毛病、疲倦而已,多休息幾天就好。在阻塞物如一粒龍眼大小時,自己是幾乎沒有任何的異樣或感覺;等到如小蛋大小時,有的人會有感覺,但大多數的人仍是無感覺的。所以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一直拖到了病發或病情嚴重時,才緊張就醫,可能為時已晚了。

 

當一個小小的腫瘤剛開始形成時,人體內原有的防護或抵制等抗體,為什麼不能確實有效的把腫瘤消滅掉?為什麼要在腫瘤經過了相當的過程與時日,直到影響到身體內的代謝時,才能感覺或查覺到腫瘤的存在?因為腫瘤不是外來物,它是來自人體本身的沉積物,才會讓我們身上的免疫系統,無法察覺到腫塊的存在。腫瘤是來自體內循環減緩時留下來的沉積物、或血管壁上剝落下來的組織、及經脈中的氣滯與瘀血所造成的。也就是說我們自己身體內廢物的衍生物,或因受傷、或因老化,經過日積月累,逐漸被微血管包裹起來,體積才會慢慢的增大。在腫瘤體積小的時候,會隨著血管、經脈到處移動;等稍大、或遇到通道有叉路時,會流不過去,才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存留下來。

 

我們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時代裡,不論食衣住行,都造就成各種的方便性,卻同樣的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。這些影響包括了運動上的傷害、日夜顛倒的作息、吃喝飲食的偏差與過量、食物精緻化與重口味的負擔再加上交通工具的發達、使日常生活中連最基本的運動量都不足,因此人體內基本的循環、新陳代謝,都逐漸在時間中產生了紊亂、緩慢、功能不足的問題,這就造成了體內廢棄物的囤積。這個時候如果能改變生活習慣、多多運動,等到心肺功能大增、循環加強時,仍能把卡住的腫塊帶動起來,甚而排泄出去。

 

其他原因是傷害,如開刀傷害及運動傷害。因開刀造成經脈線路的終斷,而且是完全的阻斷,毫無修復的機會。或是激烈的運動,在運動中跌倒致經脈扭傷,而經脈有個特性,我稱為『全或無率』,意思是當經脈受傷時會自動修復,但是一旦超過經脈所能負荷的力量,經脈就會緊閉不再循環,此時就必須藉助推拿外力或是養身運動來活化,不然在扭傷的地方日積月累的阻塞下去即是腫瘤。

 

如果知道腫瘤的存在,而瘤體又有一定的體積時,一定要用疏通的方式,把腫瘤所在的通路完全打通。如同水溝中發臭的積水,是因雜物的堵塞,只要清除了雜物,溝水自然暢通無阻、不再發臭。同理,經脈與血管中的阻塞物,也必須用相同的原理清除。

 

有句俗話說:「怎麼來的,怎麼去。」既然知道腫瘤的成因,我們就用疏導的方法來打通這些阻塞的地方,使其經脈、血管能夠暢通、流量加大,腫瘤自然會被沖刷。假以時日,腫塊阻塞物會逐漸由大變小、由硬變軟,終有一天會順著新陳代謝排出體外的。

◎癌症

「癌」原文CANCER,出自古希臘文crab(螃蟹),意思是橫行霸道、違反人體正常的循環。目前醫學把「癌」的定義為:正常細胞變形,或在致癌因數的影響下產生突變,並且又不斷的增生、擴張,進而影響並干擾各種生理上的代謝,導致正常組織器官疼痛、發炎、潰爛、變形,終致器官失去應有的功能。

 

在我30年的經驗裡,癌症最根本的成因是阻塞。營養物和廢棄物運送的管道,因受傷或循環慢等因素而阻塞,使得這些應該要被運送的物質慢慢累積起來。有的順著經脈的走向一路延伸下去,造成了整條經脈阻塞,而對應的器官就漸漸失去作用或產生病變。也有的是在阻塞處慢慢腫大,快的話兩到三年內即可形成一般的腫瘤,但這個時候能察覺的人很少。等到這個腫瘤因繼續堆積變大,到會壓迫到其他組織或器官,而產生疼動或不適時,才會被檢查出來。

 

從正常細胞變成癌症,不是一天二天的事,一定是後天免疫系統逐漸失去功能與防護,才有可能讓某器官形成癌化。腫瘤癌症本是同根生。一般從正常細胞到癌症出現,約有四個進行期:

一、啟始期:

當人體的循環受到傷害或老化時,循環的通路會產生障礙,也就是前文提過的經脈緊閉不再循環。

二、促進期:

經脈緊閉不循環會使囤積物增生變大,又經致癌物的長期刺激,因此形成小的阻塞體也就是腫瘤。

三、進展期:

腫瘤逐漸增生,會被組織包裹起來,在日積月累之後,內部因失去養分造成癌化。癌化的細胞組織器官,也就是通常說鈣化的或是硬化的組織器官。

四、轉移期:

因長期的阻塞,等到某部位都塞滿時,阻塞物會順著替器官輸送養分或排泄廢物的通路,一直塞下去,這也就是擴散或轉移。

 

身體與病魔的戰鬥是終身的,是不能有片刻鬆懈的。《孫子兵法》中提到:「 知己知彼、方能克敵於先。」因此我們對於疾病瞭解的愈多、愈清楚,就愈有把握守護健康。

 

根據研究得知,癌症患者有75%的人得病是與環境因素有關,其中的三分之一與飲食有關。世衛組織檢定人類致癌的癌原,目前已測知的有多達三百二十種肯定及可能使人類致癌的癌原存在。現代的社會,讓人時時處在危險的環境中,暴露在致癌的環境裡。從研究知道,罹患癌症來源的比例:來自於飲食佔35 %、來自於抽煙佔30 %、來自於感染佔10 %、來自於人造藥物佔7 %、來自於污染環境佔5 %、來自於職業環境佔4 %、來自於幅射線佔4 %、來自於酒精佔3 %、來自於遺傳佔2 %。在人的一生幾乎是不可能避開腫瘤的觸發劑,幸好從觸發期到促進期需長時間的蘊釀,讓警覺性高的人可以避開腫瘤的長大與惡化。

 

科技工業帶來了方便性,但也使我們生活在無法避免,接觸到的各種污染環境中,如各種的石化工業產品、瓦斯、石油、病毒、塑化產品、電磁波、化學香精、幅射、紫外線、煙草、化妝品、殺蟲劑、除臭劑、清潔劑、農藥、……甚至市售的食物漂白劑與防腐劑,與市售飲料中的添加物。

大環境雖然如此,我們生活在其中,更應要讓身體健康、增強免疫系統的能力,讓自己一直處在健康的狀態中才好。既知道癌症的由來,我們就盡可能的避,讓細胞突變的食物與環境,因為一分的預防的確勝於十分的治療。美國癌症協會認為如果能早期發現癌症,就是獲得治療的最佳機會。

 

如果有以下這些症狀,一定要耐心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改善,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錯過治療時機:

1.大小便習性的改變。長期便秘或腹瀉、或是不正常的糞溺帶血。

2.定點長期不癒的疼痛感。

3.不正常的出血與排泄。鼻腔出血、牙齦出血、婦女生理期外的出血。

4.胸部任何部位的腫塊與疼痛。

5.消化不良、胃脹、胃酸逆流或吞嚥困難。

6.痣的顏色改變。

7.不明原因的咳嗽、聲音嘶啞、喉頭周圍的腫塊與疼痛。

8.太過不規律的肥胖。表示阻塞很多地方。

 

從個人與家庭的飲食習慣中,得癌的機率佔有35%,吸煙包含二手煙、油煙等佔30%,再加上嚼檳榔等,吃喝方面約佔了75%的高比率。因此掌握住飲食守則、遠離煙害,絕對有益於健康。若能再有計劃的選擇食品,那健康更可加分了。預防比治療好,我們應努力將危險減到最低。

對下列食品,大家還是多謹慎的好:

1. 發黴食品 :如穀類、豆類、堅果類。花生黴菌、黃麴毒素都有致癌危險。

2. 醃漬食品 :鹽漬品易破壞胃黏膜,造成胃酸降低,容易胃發炎。

3. 煙燻碳烤食品 :易產生極強的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。

4. 加工食品 :香腸、火腿等,添加了過量的硝酸鹽、及紅色2號、奶油黃等著色劑。

5. 農藥 :農產品農藥的殘留,造成食物與環境的污染。

6. 煙酒檳榔 :過量的煙酒檳榔,都是致癌的導火線。

 

再次提醒各位以下健康守則:

1.自然食物要多樣化營養才能均衡。不偏食、不過食、不盲從坊間廣告與流言。每餐約七分飽。

2.多吃新鮮蔬果,不吃腐壞及發黴的食品。盡量少吃加工與鹽漬或醃製食物。

3.各種顏色蔬果、穀類及含纖維質的食物,可利排泄、可強化細胞,抑制癌化產生。

4.煙、酒、檳榔能不吃就不吃。避開二手煙。

5.不要當白老鼠,新流行的藥物與食品,不要趕流行、搶著服用,因為有何後遺症還不得知。如多年前流行的減肥菜。

6.居家採光、通風要好。清潔劑、殺蟲劑的使用要注意。

7.每日運動足四十分鐘以上最好。有流汗更好。水份一定要足夠,新陳代謝全靠水份的運輸處理。

養身運動

癌症與腫瘤依照部位不同,各有不同的阻塞點,或使經脈不通的受傷處,如果能夠疏通阻塞、修復受傷的經脈讓氣血循環正常,那麼沉積病變的癌症與腫瘤就能獲得改善。所以重點在於要能找到,經脈節結處或造成氣血不順的原因,然後針對這點去做運動疏通或者推揉幫助循環,並佐以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讓身體氣血充沛,這樣身體就能發揮自我療癒的功能,漸漸恢復健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零二零修改于淡水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養身 保健 養生
    全站熱搜

    推拿王師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